唐友梅、史永松 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 江苏省苏中站【撰】
导读:芡实为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,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、环肽类、甾醇类、脂类、脑苷脂类等。芡实一般以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,除去果皮,取种子洗净,在除去硬壳,晒干。种仁入药,能益肾固精、补脾止泻、祛湿止带,主治梦遗、滑精,遗尿、尿频,脾虚久泻,白浊、带下等症。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湖泊、池塘、滩地,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,有益于新药和保健品的研发。
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又名鸡头米,历版《中国药典》均有记载,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,具有益肾固精、补脾止泻、祛湿止带的功效,主治梦遗、滑精,遗尿、尿频,脾虚久泻,白浊、带下。素有“水中人参”和“水中桂圆”的美誉,是传统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。芡实种仁(干芡米)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,是优良的滋补品,可鲜食,或制成干品供内外销,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,不但在国内外药界广泛应用,在保健食品也充分得到采用,发展前景广阔。现将其栽培技术作如下总结,以期为芡实生产提供参考。
一、生物学特征
芡实份无刺和有刺两种类型。无刺类型俗称南芡,叶面无刺,具光泽,叶背有刺;有刺类型俗称北芡,叶面、叶背和叶柄都有刺。果实圆球形或长圆形,形似鸡头。北芡果实着生密刺,南芡无刺而被绒毛。每果含种子160-200粒,种仁白色。芡实种子在15℃以上萌芽,20~30℃最适于营养器官生长和开花结果,能耐35℃左右的高温。种子休眠期能耐1~5℃低温。芡实生长对水位有一定的要求,幼苗期水深宜10~20cm,以后水深宜逐渐增加到70~90cm,最深不宜超过1m,不宜猛涨暴落。如遇风害掀翻叶片,应及时将叶片掀回原处,避免损伤叶片。
二、种植技术1. 气候土壤,喜阳光,在池塘、水库、沟渠、沸水塘等蓄水充足。水源正常,水底有一定疏松污泥地方生长良好。
2. 种植:种子种植,优质新品种按每亩10市斤种子将种子放水池里储存,在2月下旬进行人工催芽,将芡实种子放进温坑,用稀河泥浆浇入温坑5厘米厚,将种子淹下后覆盖薄膜进行催芽,在 期间,坑内不能脱水,一般在20-30天出芽,见芽时将有芽芡实种子撒入池塘,让它自然出苗,每亩用种子4-5斤,出苗后亩留基本苗350株,播种子时拉线定格,行距1.5米,株距1米,每亩350穴,每穴2-4粒,出苗后每穴留苗一株,其余全部除掉。过密影响芡实产量,一般一颗芡实结果实8-15个,每个果实鲜品产量0.3市斤(鲜品与干品比例2:1),亩产鲜品600-700斤,折成干品300-350斤。
3. 水位要求:播期水深在50-120厘米,都可以出苗,出苗后水深50-250厘米都可以生长,开花期最怕水位猛长,淹没超过10天以上,芡实就会死亡。
三、管理
芡实叶片出水面时,要及时除去池沟杂草,直至芡实叶片覆盖为止,使芡实生长有舒适环境,提高产量。一般不要防病治虫,最主要是防鼠害。池塘四周放一米宽闷心网拦老鼠。
四、采收加工
1. 采收分水上籽、水下籽,水上籽将九成熟,芡实苞子割下,放在网箱泡制7-10天,待苞刺腐烂淘净晒干。水下籽让苞子自然老化散落在池塘中,待11月份基本沉淀后用网子推捞出。水下籽是用于加工抛光芡实米原料,它价格高于水上籽30%,采收时全面机械化打捞。
2. 加工,对晒干后芡实通过振动筛分分五种规格,都可以通过机械加工。分圆米加工、开边加工。
五、野生芡实种子新运用
对野生芡实进行新运用,挑选大颗粒芡实种子,将其储备在水中,第二年4月温度上升时转至衡温-5℃~-8℃冷库储放,需用时从冷库转出催芽播种。野生芡实种子新运用效果特佳,能够调整播种期,必过虫害期、病害期、草害期,一生生长过程中,不需防病治虫。
每年5月1日至10日冷库种子转出存放在储备水池内,用高效杀菌剂拌种大棚催芽,催芽时掌握水温,前五天水温控制30℃-35℃,第六天水温控制25℃-30℃,待芽稍出现时水温控制在22℃-25℃,出芽率在70%左右开始播种,播种前期有足够时间除掉水面中草害,清塘晒塘,同时避过病虫害危害期,野生芡实病虫害高发期5月10-25日,通过新运用野生芡实种子播种新方法,直接避过病虫害高发期,每年亩产量不受影响,同时节省农本(农药、人工、机械),为野生芡实种植开辟一条新途径,也是增收节支的型起点,成功突破了种植野生芡实的技术障碍。
【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