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玉光、王 乾、郑开颜(河北中医学院)
叩根来(河北安国科技局)【撰】
导读:菊花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.的干燥头状花序,为“八大祁药”之一。9-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,阴干或焙干,或熏、蒸后晒干。味甘、苦,微寒。归肺、肝经。散风清热,平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用于风热感冒,头痛眩晕,目赤肿痛,眼目昏花,疮痈肿毒。生产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、枯萎病等。近几年有一种虫害叫祁菊瘿蚊为害较重。本技术适用于河北省菊花药材的病虫害防治。
1. 技术内容
1.1菊花黑斑病防治措施
(1)清除病残体,减少越冬菌源;在收获菊花时,将田间的病残叶进行清理烧毁,减少越冬菌源,以减少来年的初侵染来源。
(2)实行轮作倒茬,坚决杜绝重茬菊花。
(3)提倡春栽,压缩夏茬插条菊花的面积。
(4)加强栽培管理,促进植株生长健壮,提髙植株抗病能力。
(5)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:在黑斑病发病初期(7月上、中旬)用50%多菌灵1000倍液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,每隔10天防治一次,共防治3-4次。基本上能控制住黑斑病的流行和蔓延。
1.2菊花枯萎病防治措施
(1)从无病植株上采新枝繁殖,移栽时避免伤根,以防止病菌传播和通过伤口侵入。
(2)发病初期病株应立即拔除,集中烧毁。
(3)雨后及时排水,防止地里积水。菊花怕雨涝,田间积水有利病菌传播和侵入为害,同时也降低了植株的抗病能力,会加重病害的发生。搞好田间排水工作,有利菊花植株的正常生长,而不利病害的发生和蔓延。
(4)化学防治:用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500克拌成药土施入土壤;或用30%恶霉灵水剂(土菌清、立枯灵)700倍液灌根;或用3%恶霉·甲霜灵水剂(广枯灵)500-700倍液灌根,每株250毫升。
1.3菊花黄萎病防治措施
(1)农业防治:移栽时淘汰病苗,夏季多雨季节注意排水。实行轮作倒茬。发现病株及时拔除。
(2)化学防治:用50%琥胶肥酸铜(DT杀菌剂)可湿性粉剂350倍液灌根,每株0.3-0.5千克,连灌3次;或用12.5%敌萎灵800倍液喷灌,或用3%恶霉•甲霜灵水剂(广枯灵)500-700倍液灌根,每株250毫升,在发病初期每7天喷灌一次,连续喷灌3次。
1.4 菊花霜霉病防治措施
(1)选用抗病品种,加强田间管理,促使植株生长健壮,提髙抗病能力。
(2)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用40%乙磷铝400倍液喷雾,或用64%杀毒矾800倍液或用25%瑞毒霉800倍液喷雾防治,效果较好,隔7-8天防治一次,连续喷2-3次。
1.5 菊花瘿蚊防治措施
(1)4月份菊秧田或移栽时拔秧后,人工摘剪虫瘿深埋处理。
(2)8月上旬以前,一般田间不喷农药,保护天敌寄生蜂自然抑制。
(3)8月中、下旬使用乐果1000倍液,或48%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,或50%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。
2.技术要点
2.1菊花黑斑病发病规律
菊花黑斑病在河北省6-10月份均可发生,7-8月份进入发病髙峰,9月份以后病情发展比较缓慢。
2.2菊花枯萎病发病规律
病菌以菌丝体随着病残组织遗留在土壤中越冬,初次侵染源来自土壤或带菌肥料。病害发生的温度,以27-32℃最适,21℃趋向缓和,15℃以下不发病。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,发病较严重。病菌主要通过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,先在寄主薄壁细胞间和细胞内生长,然后进入维管束,在导管内发育,阻塞导管,影响水分运输。病菌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,分解破坏细胞,使导管内积累许多果胶类物质,堵塞导管,引起植株萎蔫。
2.3菊花黄萎病发病规律
夏季多雨、高温高湿季节,易发病,应注意排水。
2.4菊花霜霉病发病规律
发病规律 5月份以前和8月下旬月份天气转凉时易发病。
2.5菊花瘿蚊发病规律
祁菊瘿蚊以老龄幼虫于10月下旬-11月从虫瘿顶部爬出脱落地面钻入土中1-20毫米处,经2-3天后做---土茧开始越冬。翌年3月化蛹,4月初羽化,4月上中旬在菊花秋田出现第一代幼虫,并形成虫瘿。5月随着秧苗移栽,把虫瘿带入大田,秧田中发育的成虫也可飞至附近大田产卵发生第二代危害。5-6月在大田菊花上发生第二代,7-8月发生第三代,8-9月发生第四代,此时正值祁菊现菅期,如果受害严重,开花数减少,花朵瘦小,将严重影响菊花产量。10月上旬发生第五代,10月下旬-11月中旬第五代幼虫越冬。
【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】